作为宁波重点打造的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是万亿级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汽车零部件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刚刚结束的2021宁波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与市场高峰论坛上,一批新能源汽车、氢能源、汽车轻量化知识产权专家汇聚一堂,分享了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与会专家认为,轻量化、绿色化转型已是宁波汽车零部件产业亟需面对的课题
浙江博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建跃认为,2020年10月,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汽车零部件产业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已迫在眉睫。
2019年,宁波已在慈溪布局了甲醇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氢燃料电池设计年产能年产20万套,是全球首个以“甲醇”为加注介质的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随着该基地的落户,宁波汽车零部件企业可加强对甲醇氢燃料电池的生产配套。
相对传统的氢燃料电池系统中氢气压缩困难、储存条件苛刻、运输成本高等制约,甲醇燃料中,甲醇常温下为液体,便于储存运输,氢气“即产即用”,系统无高温高压,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更加经济、现实可行。
同时,甲醇生产技术成熟,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甲醇生产国。据悉,目前甲醇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成功示范应用于物流车、大巴车、冷链物流车等交通领域。宁波发展甲醇氢燃料电池配套产业大有可为。
宁波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副会长汪虹认为,宁波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2020年,宁波会上汽车制造业企业已达738家,完成产值2556亿元,约占全省近一半的份额。以吉利、大众两家整车企业为龙头,以旭升、华翔、菲仕等重点零部件企业为骨干,以中科院材料所、北航研究院、国电投氢能研究院等载体为支撑的完整产业链。产品涵盖整车、燃油汽车动力总成、新能源汽车“三电”、汽车底盘、车身、电器仪表等全品类。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新能源、轻量化、绿色制造发展将成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主题。
得益于宁波扎实的工业基础。宁波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轻量化方向有着较大的优势。所谓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整车安全和可靠的前提下,用各种方法给汽车减重,包括整车及零部件设计优化、用轻质材料替代比重较大的材料,减少零部件的材料用量等。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有效减重可以使车辆获得搭载更多动力电池组的能力,从而实现更长的续航能力。
由于优异特性和较高的性价比,用铝(镁)合金高压压铸和高分子材料替代黑色金属,在汽车轻量化发展中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汪虹看来,宁波汽车零部件产业可进一步聚焦金属材料以及非金属材料轻量化主题,依托宁波压铸、注塑的优势,实现零部件产业的转型升级。
除了沈建跃以及汪虹之外,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零部件检验宁波公司专家刘亚林、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先进个人王军雷博士、蔚来汽车全球知识产权高级总监刘肖琛、宁波汽车零部件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专家求国勇分享了汽车行业气味评价方法现状与优化、中国汽车知识产权现状和发展趋势、知识产权如何助力汽车企业转型升级、技术秘密不为人知的秘密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