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笔者以“甲醇本无“色” 勿需“难为”它”为题,针对当前可再生能源领域,纷纷以“绿色”为名,特上(长官1号工程)、大上(规模宏大)、快上(签约、立项、动工一气呵成)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制氨、制航空煤油、制甲醇项目,提出了笔者的担忧和警示建议。在甲醇能源制备领域,尤其是价格体系的确定和参考依据,提出了笔者不同的观点。
此文章发表后,很多朋友来电,希望我能将成就此文的背景告知。其实根本没有背景,因在此山中,听到的和看到的太多太多。防止一路所向披靡、孤军深入,最后却被人兜了底、全军覆没的警示很有必要。”一下来个大呼隆,先是一哄而起,最后一哄而散的现象,不能在我国领先的甲醇经济产业建设过程中发生和被带入坑中。
绿电、绿风、绿氢、绿氨、绿醇,什么都是绿的,原本好好的可再生能源,被绿色熏染的难以辨别了,这就是发此文章的初衷。
2024年初,内蒙古,山东,贵州,江西,安徽,河北,山西,河南,湖北,甘肃,辽宁11个地区纷纷宣布清理风、光发电项目。11个地区总计取消506个风、光发电项目,规模超3万兆瓦。光伏项目成为主要调整对象,规模总计1.9万兆瓦,风电项目也有94个被取消,规模达到了4千兆瓦。此举带给风、光电力行业的是更加理性的思考,包括政府决策端。
进入2024年,内蒙、宁夏两个绿氢大省,分别发文要求在风光制氢一体化建设项目中,新能源部分不得早于制氢负荷及应用设施投产。规定制氢和应用端先开工,不能只为了拿指标,把风光发电建好了,制氢设备和下游产业就无人问津了。
我们的领导人提出:“对于新兴产业,一定要搞好统筹规划,搞清楚市场有多大、风险在哪里,要防止一路所向披靡、孤军深入,最后却被人兜了底、全军覆没。”同时他还进一步强调:“国家产业政策一定要稳慎,制定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发展都要稳慎。希望我们的新能源产业,既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上,也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忧的是就怕来个大呼隆,先是一哄而起,最后一哄而散。”
领导人对党中央提出的实现“双碳”发展目标有这样一段实事求是的解读:“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科学有序推进”。“这件事,要按照全国布局来统筹考虑。‘双碳’目标是全国来看的,哪里减,哪里清零,哪里还能保留,甚至哪里要作为保能源的措施还要增加,都要从全国角度来衡量。”
我们知道,在开放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nity),是指在经济社会的财政金融政策目标选择上,面临诸多约束性困境,难以同时获得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个方面的最佳目标,三者均不可能同时兼得。
在能源领域,也有一个“不可能三角”理论。指的是能源的清洁、稳定的供应和低廉的价格三者均不可能同时兼顾。在电力储能方面,同样有一个“不可能三角”理论。即电力大容量长时间存储、存储和释放便捷、电力价格低廉且可移动,三者均不可能同时兼得。
甲醇,正在被能源制备、能源输配送和能源应用领域,达成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的共识。
我们知道,在我国能源安全领域,我们还要面对能源通道风险、能源供给来源风险和能源价格波动风险。
在人类赖以生存地球中,由碳、氢、氧、氮有机分子物,相互组成的人类目前认知和使用的各种能源,根本不存在替代关系,更不可能实现替代。
同样,在能源消费端,各种交通运输领域里的装备,也不存在替代关系。使命不同,担负的责任不同,不可能替代。电动汽车“利益群体”呼吁国家和政府,要求继续给电动汽车财政政策的支持和补贴,提出“停止燃油车生产和销售”的“双停”论,都是屁话!
“办事情一定要掌握这么一个原则,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算账的政策导向,不会算账的为人民服务,形成心理和事实接受障碍的服务,都不是民心所急,民心所向,民心所为。百姓和消费者不接受违背惠民生、暖民意、顺民意的服务。
作者:魏安力
编辑:杨慧中
来源:今日头条